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试玩- APP下载自然科学基金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修订:新增内部通报和联合惩戒

2025-08-22

  PG电子,PG电子官方网站,PG电子试玩,PG电子APP下载

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试玩- PG电子APP下载自然科学基金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修订:新增内部通报和联合惩戒

  内部通报批评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内部及行为人相关单位内部公布;通报批评除在上述单位公布以外,还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2022)》(简称“2022版办法”)。该办法于2022年12月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与2020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相比,2022版办法作出多处修订。

  其中,对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的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在“警告”“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等处理措施的基础上,2022版办法新增“内部通报批评”的处理措施。

  2022版办法还明确,“内部通报批评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内部及行为人相关单位内部公布;通报批评除在上述单位公布以外,还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

  在第四章处理细则中,此前的“通报批评”多处被修订为“内部通报批评”,或者“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比如,对于项目申请人、参与者,此前的办法规定,在项目申请书或者列入项目申请书的论文等科研成果中有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行为之一的,“情节较轻的,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通报批评。”但在2022版办法中,该条款删除了“项目申请人、参与者”,同时把“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修订为“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情形中,“给予通报批评”被修订为“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对于评审专家,此前的办法规定,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有“违反保密或者回避规定”等行为之一的,取消评审专家资格二至五年,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取消评审专家资格五至七年,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在2022版办法中,上述条款中的“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被修订为“给予警告、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情形中,“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被修订为“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对于依托单位,此前的办法规定,有“项目申请人、负责人或者参与者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负有疏于管理责任的”等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取消依托单位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在2022版办法中,上述条款中的“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被修订为“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被修订为“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此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也被新列为处理措施之一。2020版办法中虽有“科研不端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危害后果较轻的,可以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相关条款,但“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未被列为处理措施之一。

  “通过贿赂或者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方式获取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不端行为,被修订为“打探、打招呼、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科研不端行为。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举报材料进行初核,初核由两名工作人员进行。经初核认为投诉举报材料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要求的,应当作出受理的决定,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实名投诉举报人”的条款在修订后,删除“十五个工作日”进行初核的时限要求;删除“初核由两名工作人员进行”的要求;删除“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实名投诉举报人”的时限要求。修订后的相关条款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对投诉举报材料进行初核。经初核认为投诉举报材料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要求的应当作出受理的决定”。

  “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实名投诉举报人”的条款,修订为,“接到举报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实名投诉举报人”不予受理的决定。

  对于重大复杂案件,调查期限的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被修订为“调查处理期限,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此外,2022版办法还新增条款:对相关行为人和单位作出取消一定年限有关资格处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其行为汇交至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对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的行为人和单位,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有关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惩戒。

  对于依托单位实施的“违规挪用、克扣、截留项目资金的”等不端行为的,视情况抄送其上级主管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章程》显示,监督委员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领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监督工作,惩戒学术不端行为,以维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监督委员会委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显示,为维护科学基金制的公正性、科学性和科技工作者的权益,弘扬科学道德,营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的环境,1998年12月10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成立,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领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监督工作,向自然科学基金全体委员会议报告工作。监督委员会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聘请有关科学家和管理专家组成,实行任期制。

  第五届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组建于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为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和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为副主任。委员包括王以政、王跃飞、朱邦芬、朱蔚彤、刘明、刘芝华、闫寿科、苏先樾、李召虎、李真真、周兴社、郑永飞、姚祝军、黄海军、崔翔、焦念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显示,为了适应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增选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五届监督委员会委员。聘期自2020年7月7日算起。增选的委员包括王红艳、王坚成、严景华、邵峰、高翔。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维护科学基金的公正性和科技工作者的权益,推动科研诚信、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建设,促进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和《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实施、结题和成果发表与应用等活动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发生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实施、结题和成果发表与应用等活动中,偏离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违背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行为准则的行为。具体包括:

  第四条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依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章程》的规定,具体负责受理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投诉举报,组织开展调查,提出处理建议并且监督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监督委员会提出的处理建议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第六条科研人员应当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

  第七条项目评审专家应当认真履行评审职责,对与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的通讯评审、会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审查以及其他评审事项进行公正评审,不得违反相关回避、保密规定或者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八条项目依托单位及科研人员所在单位作为本单位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应建立健全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相关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在科研不端行为的预防与调查处理中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五)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报告本单位与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的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查处情况;

  第九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时应当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原则。

  第十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科研人员、项目评审专家和项目依托单位实行信用管理,用于相关的评审、实施和管理活动。

  第十一条项目申请人、负责人、参与者、评审专家和依托单位等应积极履行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签订的相关合同或者承诺,如违反相应义务,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依据合同或者承诺对其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二条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书面形式投诉举报科研不端行为,投诉举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第十三条自然科学基金委鼓励实名投诉举报,并对投诉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等相关人员的信息予以严格保密,充分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对投诉举报材料进行初核。经初核认为投诉举报材料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要求的应当作出受理的决定,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在接到举报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实名投诉举报人。

  上述决定涉及不予公开或者保密内容的,投诉举报人应予以保密。泄露、扩散或者不当使用相关信息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投诉举报人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等行为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其所在单位通报。

  (一)投诉举报已经依法处理,投诉举报人在无新线索的情况下以同一事实或者理由重复投诉举报的;

  投诉举报中同时含有应当受理和不应当受理的内容,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对不应当受理的内容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对于受理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组织、会同、直接移交或者委托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对直接移交或者委托依托单位或者科研不端行为人所在单位调查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保留自行调查的权力。

  被调查人担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被调查人是法人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直接移交或者委托其上级主管部门开展调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直接移交或者委托其所在地的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研诚信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组织调查。

  涉及项目资金使用的举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相关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根据监督和检查结论依照本办法处理。

  第十八条对涉嫌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可以采取谈话函询、书面调查、现场调查、依托单位或者科研不端行为人所在单位调查等方式开展。必要时也可以采取邀请专家参与调查、邀请专家或者第三方机构鉴定以及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开展。

  第十九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对于依职权发现的涉嫌科研不端行为,应当及时审查并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进行书面调查的,应当对投诉举报材料、当事人陈述材料、有关证明材料等进行审查,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第二十一条进行现场调查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且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工作证件或者公函。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向调查人员出示原始记录、观察笔记、图像照片或者实验样品等证明材料,不得隐瞒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字。

  第二十二条依托单位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负责调查的,应当认真开展调查,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并加盖单位公章,按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或者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调查工作的进行。

  调查中发现当事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公众健康与安全或者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调查人员应立即报告,或者按程序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对于在前款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的重大复杂案件,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者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调查处理期限,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对于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移交的案件,调查处理延期情况应向移交机关或者部门报备。

  调查中发现关键信息不充分、暂不具备调查条件或者被调查人在调查期间死亡的,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者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中止或者终止调查。

  条件具备时,应及时启动已中止的调查,中止的时间不计入调查时限。对死亡的被调查人中止或终止调查不影响对案件涉及的其他被调查人的调查。

  第二十六条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拟作出处理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与申辩的权利。

  当事人逾期没有进行陈述或者申辩的,视为放弃陈述与申辩的权利。当事人作出陈述或者申辩的,应当充分听取其意见。

  第二十七条调查终结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第二十八条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处理决定时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第二十九条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及时将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举报人。

  处理结果涉及不予公开或者保密内容的,投诉举报人应予以保密。泄露、扩散或者不当使用相关信息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九)科学基金项目正在实施或者已经结题的,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

  第三十四条科研不端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危害后果较轻的,可以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

  第三十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的,按照各自所起的作用、造成的后果以及应负的责任,分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分别进行处理。无法分清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的,视为同等责任一并处理。

  第三十九条负责受理、调查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客观公正,严格遵守相关回避与保密规定。当事人认为前述人员与案件处理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上述人员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同一法人单位关系、师生关系或者合作关系等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可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上述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披露未公开的有关证明材料、调查处理的过程或者结果等与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相关的信息,违反保密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依托单位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调查人员可以不受本条第二款中同一法人单位规定的限制。

  第四十条项目申请书或者列入项目申请书的论文等科研成果有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行为之一的,根据项目所处状态,视情节轻重可以做出撤销项目申请、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的处理。除上述处理措施外,情节较轻的,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五至七年,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一条项目申请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或者警告;情节较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第四十二条列入项目申请书的论文等科研成果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或者警告;情节较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第四十三条列入项目申请书的论文等科研成果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或者警告;情节较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第四十四条在与项目相关的评审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或者警告;情节较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一至三年,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第四十五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暂缓拨付资金并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情节较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三至五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五至七年,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六条在项目结题或验收等活动中有本办法第四十条至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分别依照第四十条至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七条标注基金资助的论文等科研成果中有本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或者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分别依照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或者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八条科学基金项目处于申请或者评审过程且存在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撤销项目申请。

  对于本办法第四十条至第四十七条所列科研不端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永久取消其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给予通报批评。

  在其他科学技术活动中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弄虚作假等行为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依照本办法相关条款的规定,依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

  第四十九条因实施本办法规定的科研不端行为而导致负责或者参与的科学基金项目被撤销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建议行为人所在单位撤销其因为负责或者参与该科学基金项目而获得的相应荣誉以及利益。

  第五十条评审专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评审专家资格二至五年,给予警告、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取消评审专家资格五至七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不再聘请为评审专家,给予通报批评: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存在本办法第四十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不端行为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取消其一定年限评审专家资格,且取消的评审专家资格年限不低于取消的申请资格年限,直至不再聘请为评审专家。

  因第四十条至第四十八条情形而受到取消项目申请或者参与申请资格处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依规做出不得参加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决定。

  第五十一条因实施本办法规定的科研不端行为受到相应处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依据科研不端行为的情节、后果等情形,建议行为人所在单位给予其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

  第五十二条对于不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职责管辖范围内的科研不端案件同案违规人员,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责成相关依托单位进行处理。

  第五十三条依托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内部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取消依托单位资格一至三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依托单位资格三至五年,给予通报批评:

  (一)对项目申请人、负责人或者参与者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负有疏于管理责任的;

  (四)组织、纵容工作人员实施或参与打探、打招呼、请托、贿赂、利益交换以及违规获取相关评审信息等行为的;

  依托单位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的,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记入信用档案,并视情况抄送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五十四条对依托单位的相关处理措施,由自然科学基金委执行;对行为人给予的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处理措施,由其所在单位执行。

  第五十五条对相关行为人和单位作出取消一定年限有关资格处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其行为汇交至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

  对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的行为人和单位,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有关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惩戒。

  第五十六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有关规定适用终止原资助项目并追回结余资金或者撤销原资助决定并追回已拨付资金的处理措施。

  第五十七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于不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职责管辖范围的问题线索,移送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处理。

  项目申请人、负责人、参与者、评审专家或者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含兼职、兼聘人员和流动编制工作人员)等实施的科研不端行为涉嫌违纪违法的,移送相关纪检监察组织处理。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书面复查申请。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在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复查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告知不予复查的理由;决定复查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九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复查依照本办法规定的调查处理程序进行,复查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对复查结果不服的,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条内部通报批评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内部及行为人相关单位内部公布;通报批评除在上述单位公布以外,还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

  第六十一条科研不端行为案件中的当事人或者单位属于军队管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将案件移交军队相关部门,由军队按照其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试玩- PG电子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